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厚植生态底色,蓄势绿色崛起——菏泽市全力推

来源:中国林业教育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年10月28日 17:39:37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深秋时节的鲁西南大地,草木依然葱茏,一幅“城在林中、林在城中、人在绿中”的生态图景映入眼帘。 迎中国林交盛会,展牡丹之都风采。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开幕之际,热情

深秋时节的鲁西南大地,草木依然葱茏,一幅“城在林中、林在城中、人在绿中”的生态图景映入眼帘。

迎中国林交盛会,展牡丹之都风采。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开幕之际,热情好客的菏泽人民举全市之力高规格、高水平谋划盛会。目前,三大会场的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,静候八方宾客到来。

菏泽已经连续承办十六届国家级林产品交易会,长期以来,我市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理念,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,持续开展造林绿化,全面推进兴林富农,创新项目化、市场化运作模式,先后获“国家级出口林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”“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”等荣誉称号,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进、协调发展的新路径。

造林增绿

推动生态环境大改善

菏泽大兴植树造林的历史由来已久,早在1988年就成为山东省第一个、全国第四个平原绿化达标地区。

我市认真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把造林增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,成立了由市委书记、市长任双组长,9名副厅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制体系,将林长制工作在全省各市中第一个列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体系。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林长,相关部门广泛参与,森林资源保护发展、灾害治理、结构优化、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。

大力推进环堤公园、体育公园、中央公园等城市绿化工程,打造精品景观点206个,实现了市民出门见绿、百米见景、500米有公园绿地。积极开展森林乡镇、森林村居创建,推进庭院绿化、四旁绿化、村屯绿化等,构建房前屋后果树林、村庄周围环村林、道路河流防护林的村庄绿化格局。在街道两侧建设行道树、村庄建设小型公园绿地,进一步优化乡村生态环境。做精景区绿化,不断提升护城河、赵王河、万福河及中心广场、文化广场等城市绿地的景观质量,打造高质量绿化精品项目。形成东明黄河、曹县黄河故道、单县浮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绿色旅游场所、线路和产品。

从城市到乡村,绿意浓浓,一派生机盎然。在菏泽,“大地种绿”和“心中播绿”的理念深入人心,植绿、护绿、爱绿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。每年植树节,全市参与集中义务植树活动人数达20余万人次。

三年来,全市财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达53.8亿元,带动社会资本162.4亿元。全市新增造林面积80余万亩,林木覆盖率增加4.38个百分点。造林增绿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,也带动了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高效发展,加快了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的转化。

绿色经济

助力林业产业大发展

曹县庄寨镇是全国著名的板材生产基地、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,木材加工业有近40年的发展历史。当前,全县各类林木加工企业4000多家、个体户3.5万余户,桐木制品出口量已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0%,形成年木材加工量300万立方米、产值500亿元的全国重要的人造板生产基地,全国重要的桐木交易集散地和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,林木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支柱产业之一。

曹县只是全市林业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我市在重视抓好生态林业建设的同时,大力发展林产业,使林业从单纯的造林绿化向三大效益并重、全面提高林业整体效益转变,逐步走向高质量发展轨道。

坚持与乡村振兴相融合,我市推广“企业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鼓励大户承包造林,引导林业产业规模化发展,形成了一批用材林、经济林种植基地。以单县为重点的杨树基地达24万亩,以曹县为重点的黄桃基地5万亩。打造了苹果、黄桃等五大优质经济林产区,建设定陶区黄店玫瑰小镇、高新区马岭岗苹果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。打造旅游、观光、度假的美丽村镇,建设田园综合体15处。大力发展林下种植、林果采摘、森林康养、乡村民宿等项目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。坚持与“互联网+”相融合。树立“互联网+林业”发展理念,建设了天华电商产业园、尧舜电商产业园等32个电商平台,全市涉林电商企业和网点达到1000多家,林木工业行业“触网”企业达到290家,实现交易额40亿元,激发了林业发展新活力。

林业的发展,使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同步提高。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,实现了林业资源快速增长与农民增收、企业增效、财政增长的有机结合。林业已成为菏泽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林业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lyjy.cn/zonghexinwen/2021/1028/383.html

上一篇:林业新技术|山东鑫诚现代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
下一篇:林业新产品|济宁太白桃园

中国林业教育投稿 | 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| 中国林业教育版面费 | 中国林业教育论文发表 | 中国林业教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林业教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