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ABSTRACT
1 引言
1.1 选题目的与意义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
1.3 研究范围和方法
2 明清至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及变迁
2.1 燕山山脉
2.2 太行山山脉
2.3 冀西北山地
2.4 坝上高原
2.5 小结
3 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植树造林实践
3.1 经济果木林的种植
3.2 用材林种植的推进
3.3 特种用途林的开拓
3.3.1 风景纪念林
3.3.2 实验林
3.3.3 防护林
3.4 小结
4 民国时期京津冀林业变迁思想考察
4.1 中西交融背景下近代林业的启蒙
4.1.1 对传统林业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反思
4.1.2 西方林业思想与知识的引入与传播
4.1.3 对区域森林资源减少及生态灾害增加的反思
4.2 对森林价值功能的重新认知
4.2.1 重视森林的经济价值
4.2.2 凸显森林的生态功能
4.2.3 增强森林的社会效益
4.3 关于森林经营的主张
4.3.1 重视植树造林事业
4.3.2 加强森林保护
4.3.3 完善林业教育
4.4 小结
5 结语
参考文献
个人简介
导师简介
获得成果目录
致谢
文章摘要:中国林业的发展,不仅要学习、借鉴国外的经验技术,也要传承和吸收我国优秀的林业历史文化传统。民国是中国近代化转型的重要时期,该时期林业的发展变化,对新中国以来林业和环境有直接的影响。因此,开展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的林业研究,对于当前京津冀林业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。本文以民国时期档案统计资料、区域地方志、报刊以及相关林学家论著为研究对象,探讨京津冀地区的林业变迁。研究发现,虽然明清到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森林资源总体呈现下降趋势,但从民国开始,多样化的植树造林实践也在努力开展,诸如经济果木林扩大种植、用材林种植的缓慢推进、特种用途林的开拓,成为这一时期区域林业实践的重要内容。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林业实践的变化,既能反映近代欧美林业科技、思想在区域的传播和影响,也能看到时人基于区域森林资源较少、生态灾害增加而对森林价值功能的重新认知。为了促进区域林业发展,诸多学者提出要重视植树造林、加强森林保护、完善林业教育的森林经营主张。民国时期京津冀地区林业发展总体差强人意,林业不受重视、林业教育基础薄弱、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,正是基于以上历史反思,新中国时期京津冀的林业建设才取得长足发展。
文章关键词:
论文DOI:10.26949/d.cnki.gblyu.2019.001045
论文分类号:F326.29;K258
文章来源:《中国林业教育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lyjy.cn/qikandaodu/2021/1110/390.html
中国林业教育投稿 | 中国林业教育编辑部| 中国林业教育版面费 | 中国林业教育论文发表 | 中国林业教育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林业教育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